教研室

教研室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概况 >> 组织机构 >> 教研室 >> 正文

实验中心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24日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站原创

一、发展史:药学院于1999年至2001年开始组建,首次招收药学专业学生25人,药学专业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由原基础化学教研室承担,同时在原基础化学实验室基础上成立药学实验室。根据药学专业的教学进程积极筹划,精心组织,课程建设和实验室建设。

经学校党委2003年12月30日常委会讨论,同意药学院建立药学实验中心,实施校院二级管理。药学实验中心是在原来的化学实验室的基础上组建的,实验教学任务也由原来的3个学科增加为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等13门学科。按照学校学院下达的教学任务,在时间短、任务重的情况下,积极筹划,精心组织,克服重重困难,圆满完成了药学本科,医学本科、专科,函授、成人教育等21个轨道,13门专业课,年平均3640学时的实验教学及实验准备任务,开出实验项目108个。

新楼投入使用,新的实验室建设,从规划到建设,从组织到管理,作了大量的建设性工作。建立大实验室14个,教学分析仪器室5个,天平室1个。教室实际使用面积1234㎡,加上技术室、准备室和仓库等共计实验教学使用面积1530㎡,占学院的两层楼。同时为实验室安装了通风设备及配套设施,设计、购置大实验台76个,仪器边台28个,通风橱11个,药品柜14个,仪器柜10个,器材柜14个,药品架4个,天平台2套,气瓶柜2个,生药柜1个,方凳660个,还翻修物理实验台16个,为实验教学提供了优良的设施和条件。

2004年,学校为了进一步加强教学实验中心实验教学管理工作,在10月份由校长带领各学院主管教学院长、教学管理专家及教务处管理干部,组成的评估检查组,对各实验中心进行全面评估检查。评估检查中我们实验中心实验教学质量的各项指标被评为A;实验教学管理完全达到评估标准;实验教学档案,井井有条,资料充分;实验仪器设备和物资管理做到了物、帐、卡一一对号,见卡知物,见物有卡,管理有序,并且达到了要求的性能指标和完好率;健全了各项实验室管理制度,如:实验室安全守则、实验员安全守则、学生实验守则、贵重仪器管理制度、化学药品管理制度、“三废”处理制度等等,并张贴上墙。因此,我们实验中心在这次评比中管理工作表现突出,成绩优秀,受到了校长及评估组的表扬和充分肯定。为了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在学院教务科指导下编制了学生实验手册,并且印制了500册,首先用于药学专业实验教学中,使学生不但能够按照标准的格式书写实验报告,而且促进了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作风,为今后的规范实验教学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这项工作在全校各实验中心树了一个样板。为了促进环境保护,加强我校实验室的废液管理,由我们中心编写,教务处制定的“三废”处理办法列入到学校的实验室管理条例中,而且首先在我中心建立废液回收室,独立分类回收保存各类废液废渣,严格实行记录,为学校在环境保护及保障人身安全起到了带头作用,解决一大难题。根据教务处和院教务科下达的教学任务和课时计划及时的制定出本中心实验课运行表35张。下达教学任务,按照实验运行进度做好了各项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提前组织安排实验指导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进行预实验;经常检查实验课运行情况,并能对教学过程进行质量评价。保证了实验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2009年,经过学院、学校组织的广大主干教师和教学专家的多次论证,按照全国高等院校药学类本科专业认证标准和我校药学专业培养目标和总体要求,进行了药学实验教学改革。(1)建立了科学的,相对独立的实验教学管理体制,强化实验教学这个薄弱环节。(2)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了多模块、多层次实验教学课程体系。(3)推进了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4)建立了多元化形成式考核体系。按照学校学院下达的教学任务,认真做好了每学期的实验教学运行计划和实验课程安排,圆满完成了药学本科,医学本科等39个轨道,13门专业课程4932学时的实验教学及实验准备任务。 2015年1月中心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二、学科建设:实验中心积极引进人才,分别于2011,2013,2015年留校三名同事—张良栓,孙辉,方馨,他们均为我校培养的优秀硕士毕业生,来到实验中心后很快适应了角色的转换,并且努力专研业务,虚心学习,实习时间不满一年,都能独立承担准备实验的责任。实验中心队伍逐年增加,他们年轻,有活力,思想活跃,大多都具有硕士学位,实验技术队伍素质以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自2008年起,制定出了明确的长期实验室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2010年,组织青年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进行实验安全培训2次,使他们能重视教学生规范操作、安全实验,自己会正确使用消防器材和通风设备。建立了安全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范围和职责,坚持日常检查和监督。2013年,张竹艳从黑龙江大学无机化学专业博士毕业,成为药学实验中心的学科带头人。2014年,张良栓考取本校博士研究生,现为留岗人员,仍然承担准备实验的工作。2015年刘立川老师年满60岁退休,由物理教研室的于新老师接替了她的工作,承担物理实验的准备工作。

三、教学:实验中心每年承担实验准备达6000多学时,实验中心的每位员工克服了人员严重不足的困难,保质保量的完成了每年的教学任务,实验中心还承担了少量的实验教学工作,每年达到500学时以上。实验中心的理论教学为药学实验导论,每年为8学时。每年有3-5名药学专业本科生在我中心进行毕业实习,撰写毕业论文,现都已顺利毕业。实验中心积极推动和参与实验教学改革,主持和参与教育课题三项:

1.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药学本科实验教学管理体制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G2012010431,2012.5-2014.5,主持人,张竹艳,已结题。

2. 药学教育改革研究课题,“医学院校中以强化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药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2014.12-2016.12,主持人,张竹艳,在研。

3. 哈尔滨医科大学2011年医学教育研究课题,“药学本科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2011.3-2013.3,参与,张竹艳,刘秉义,于楠,已结题。

获奖:

张竹艳,刘秉义,孙建平,于楠,张良栓,“药学本科实验教学管理体制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优秀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课题研究报告类三等奖。

教学论文:

1. 张竹艳,刘秉义,孙建平,于楠,张良栓,药学本科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0:20-21。

2. 张竹艳,刘秉义,孙建平,于楠,张良栓,层次化药学实验考核模式的构建,科技创新导报,2014,6:243。

3. 于楠,药学实验教学改革浅谈,高等医学教育论丛,2011,3:15。

三、科研:

实验中心非常重视科研工作,根据现有条件,申报和参与各类课题和大学生创新项目,带领本科生积极开展实验,已有的成果如下:

科研课题:

1. 黑龙江省卫生计生委科研课题,“羧酸类抗炎药超分子的合成、结构 与药学性质研究”(2014-435), 2015.1-2016.12,在研,主持人张竹艳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决明子降脂活性成分的筛选及其作用机制”,2015.1-2017.12,在研,参与张良栓

3. 黑龙江省卫生计生委科研课题,“黄连多糖抗肝细胞癌活性研究”(2013144),2014.1-2016.12,在研,主持人张良栓

4. 黑龙江省自然基金青年项目,“决明子降脂活性成分的筛选及其以miRNA为靶点的作用机制研究”,2013.1-2015.12,已结题,参与张良栓

5. 黑龙江省卫生厅项目,“大明胶囊二次开发的临床前研究”,2011.1-2014.12,已结题,参与张良栓

发表科研论文:

SCI论文11篇,其中第一作者6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2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8篇。